冰鉴

《冰鉴》是近代相学集大成之作,采用传统风鉴相人之术提出了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的一些原则,从神骨、刚柔、容貌、情态、须眉、声音、气色等七个方面观察辨识人才,其中颇有可供今人参考采择之处。

《冰鉴》作者是不是曾国藩

曾国藩(1811—1872),字伯涵,号涤生,谥文正,湖南湘乡(今湖南双峰县)人。清代著名的军事家、理学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他历道光、咸丰、同治三朝,十年升七级,三十七岁官至二品,三十四年恩宠不衰;他修身治心,重礼慎法,出将入相,功勋卓著;他孝悌友恭,诚以待人,严以治家,所撰《家书》流播至今。尤为难能可贵的是,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,因材施教,知人善任,据《清史稿》记载,曾国藩“为人威重,美须髯,目三角有棱。每对客,注视移时不语,见者竦然,退则记其优劣,无或爽者。……尤知人,善任使,所成就荐拔者,不可胜数”。因此全国各路精英“一时思自效者,无不投趋辕门”,“幕府宾僚尤极一时之盛”。对此,容闳《西学东渐记》称“各处军官寄曾文正之大名者不下两百人”,其中仅幕府“有一百多人”,幕府外“更有候补之官员”,此外“怀才之志士,法律、算学、天文、机器等专家无不聚集”。据统计,曾国藩推荐保举的下属就有千人之多,成才扬名者四百六十多人,三品以上官员七十多人,总督巡抚四十人,“疆臣阃帅,几遍海内”。其中,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彭玉麟、郭嵩焘、丁日昌、沈葆桢、罗泽南、李翰章、李元度、赵烈文、刘蓉等在曾国藩的提携下,都成长为一代名臣良将。

这些人不但助他实现了“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和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的理想抱负,也对晚清政治乃至近代中国的社会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外交等产生了深远影响,得到了同时代和后人的高度评价。李鸿章对曾国藩“师事近三十年”,称其“内安外攘,旷世难逢天下才”。蒋介石说:“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。”毛泽东也说:“予近人,独服曾文正。”梁启超曾在《掖曾文正公嘉言钞业序》中总结说:“曾文正者,岂惟近代,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。岂惟我国,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。”

近代以来,由于战争频仍,社会动荡不安,很多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,因此渴望知命转运。与此同时,许多落魄文人为求温饱,也摇身一变成为江湖相士,“相书、命书,坊间汗牛充栋”。这些相命之书的特点是穿凿异迹,附会名人。如许负、袁天罡、李淳风、陈抟等人,不一定著有相书,而后人每每根据其事迹或异闻汇辑,成书嫁名,以增加可信度与影响力,附骥尾而行世。书商更是乐得如此,以求广售。曾国藩一生阅人经验丰富,享有“知人之鉴,并世无伦”的盛誉,自然也成了附会目标。《冰鉴》虽然有部分内容来自曾国藩的言论或受其影响,但无论从版本、内容、风格,还是相关文献记录上来看,与曾国藩关系都不大,至少可以断定非曾国藩本人所著。后人不辨所以,一直以来都将其作为曾国藩的作品,甚至是代表作之一。更有甚者,说曾国藩的十三门学问,仅传其二,《冰鉴》是其中之一。本书应为当时“书房派”的相士所为,但作者已无考。为了尊重传统习惯,兼以尚无铁证否认是曾所作,也无法找出真正的作者,加以书中一定程度上能体现曾国藩的人才思想,故虽然存疑,仍沿用旧说,题名为曾国藩著。

冰鉴,取其以冰为镜,能察毫末之义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大陆一度罕传此书。20世纪90年代初,陈赞民先生以台湾藏本为底本注评,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《冰鉴注评》,始得广为流传。本站内容就是以《冰鉴注评》为底本作了校订
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